設計公司果然很Fancy |
編輯:深圳藍翔設計公司 時間:2015/01/07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設計公司果然很Fancy |
如果有一個“你最想窺探”職業排行榜的話,設計師估計多半會排在這個榜單中,而且很可能還在Top 10里面。知乎上關于設計師的提問也是五花八門,比如“知乎的設計師是不是左撇子”、“設計師的一天都是怎么過的”等等。 呂奇晃試圖在知乎上回答后一個問題,但他寫一半又刪掉了。他覺得每天都不一樣,很難去定義“典型”的一個工作日。他是IDEO上海的交互設計師。這是一個業內比較出名的國際性設計咨詢公司,在中國約有40個員工,中國籍和外籍員工各占一半。同事們也都來自不同的背景,比如數字技術、社會學研究、視覺設計、商業咨詢、生物學家、記者、產品與工業設計等,也正是這種多元化吸引了Gregory Perez、Ducan Turner、徐楠茜和趙彥君的加入,他們都認為多元意味著新鮮和啟發。 你可以從《第一財經周刊》這次采訪的5個設計師身上看到他們做設計的價值觀,和對靈感的定義。而徐楠茜和趙彥君在不同階段對設計的不同理解,Turner從創業回歸到產品設計師之后對于成就感的體會,也會讓你看到一個設計師的“進化”。 之前沒想到的一點是,當被問及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時,幾個人都沒有太多想法。如果硬要說的話,那就是比現在做得更好?;蛟S對于設計師來說,一切都最好別提前規劃。 呂奇晃:靈感出現得越來越有效率 呂奇晃覺得,在這個時代身為設計師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不管是商業、技術還是生活,都被設計深深影響和改變著?!?年前我也有這樣的感覺,只是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強烈?!?/p> 在2010年加入上海IDEO之前,呂奇晃在臺灣、舊金山以及洛杉磯都擔任過設計師?!昂同F在相比,原來做的還蠻傳統的?!彼X得自己以前只能算是個平面設計師,但對于轉做交互設計,他卻并不覺得很突兀。他一直都對技術感興趣,也有編碼的能力,在技術和設計之間,他最終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位置。 在IDEO工作的4年時間里,他最喜歡的案例是為華為的一款企業通訊與協作軟件產品做設計?!皬漠a品策略開始,很多決策都是我們和客戶一起做的?!彼芟矚g那種參與感。不過他最得意的是2012年在IDEO辦公室為復旦大學產品設計專業學生上的10堂課,他設計了一個Pecha Kucha的環節,這是一種創意分享模式,要求每個人在6分40秒的時間內通過PPT講完自己的Idea?!拔乙窒斫o年輕人的是,作為設計師,清楚而高效地傳達信息很重要?!?/p> 呂奇晃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產生靈感的方式。受一個同事影響,在養成隨時隨地把自己看的和想的都畫出來的習慣之后,他覺得靈感出現得越來越有效率?!翱瓷先ナ峭蝗恢g出現的,但它一定跟你的生活經驗相關?!彼X得身為設計師應該、也必須要體驗很多東西。 Gregory Perez:從記者到設計師 3年前,Gregory Perez還是IDEO的甲方—他當時是微軟中國上海公司的產品設計師,負責搜索引擎和移動平臺產品的交互設計?!癐DEO里背景相差很大的人也能做同一個項目,我覺得這很有趣?!?/p> 他在微軟工作了差不多8年,曾擔任美國MSNBC.com的藝術總監。在此之前,他在硅谷多家創業公司做過網站設計。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他最初還是一個記者,從1996年開始在《芝加哥論壇報》、《邁阿密先驅報》等多家紙媒工作過?!爱敯l現我不能在寫作上有更大作為之后,我就轉到設計上了?!?/p> erez的設計生涯其實是從美編開始的,之后就越來越跨界了?!安贿^我的興趣點一直在于人們是如何基于信息做決定的?!?/p> Perez對設計的理解就是用創意去解決問題,但很多時候是基于溝通。記者的工作讓他對此駕輕就熟,因為他原本就是一個Story Teller。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創作技能和手法,他覺得這是他自己的競爭力。 Perez最得意的案例就是幫助美國一個牛仔品牌在印度重新定位,讓品牌形象從和Cowboy的關聯轉變為摩托車男孩。他為此在印度待了2個月,“印度沒有Cowboy文化,但到處都是騎摩托車??岬娜??!边@就是Perez覺得設計的迷人之處:你可以看到你做的,然后秀給別人。 生活了5年之后,他已經把上海當做第二個家鄉,和西雅圖相比,他認為兩個城市的相似之處是有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都試圖做些什么。業余時間里,Perez愛好寫歌和攝影,吉他、貝斯、鋼琴、架子鼓都會玩兩下。當被問及是否夢想有一天成為一個音樂家時,他說“我就是個音樂家”。 Ducan Turner:設計最終是改變生活 “我希望找到的一個平臺是讓我之前創業時經歷的所有環節經驗都能產生價值?!边@就是Ducan Turner在2011年加入IDEO的理由。 在來中國之前,Turner在家鄉倫敦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家公司,出售自己設計的生活類消費品。但他要兼顧從概念、設計、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我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得放到設計之外,我不是很喜歡那種狀態?!盩urner最感興趣的還是設計本身,而他又不想浪費掉創業所積累的經驗?!癐DEO的設計理念和工作范圍很大,我覺得很適合我?!?/p> 作為一個產品設計師,Turner覺得他的工作就是把創意用很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給客戶帶來價值,改變人們的生活。他創業時的成就感很多都來自于“看到倉庫里堆滿自己設計并生產出來的產品,和一堆包裝盒”,現在他卻認為自己的工作很棒的地方在于“看到自己設計的產品最終能夠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好”。 對于自己獨特的靈感瞬間,Turner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他曾經有一個項目是幫助醫院設計一種肝臟手術流程,到現場后他發現那個過程其實比想像中要亂,他很快想到了賽車現場修車的過程,兩者的相似之處是都要快,而且要準確找出問題并解決掉。他后來就是在這個靈感基礎上幫客戶重新優化了工作流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也是一次很好的工作經驗?!?/p> 和Perez一樣,吸引Turner加入上海IDEO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身邊的同事們都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大家都各有所長,與他們交流能夠帶給他很多新鮮的東西。而在來到上海之前,Turner在廈門生活了3年左右的時間,和上海相比,他覺得廈門更Country Life一點。 Turner平時很喜歡燒菜和鐵人三項運動?!扒罢咦屛曳潘?,后者讓我工作之外有了另一個追求目標?!?/p> 徐楠茜:問對的問題 徐楠茜很喜歡聽別人的故事,這恰好是她現在工作的主要內容。這也是她覺得設計工作最迷人之處。 她名片上的英文Title是Human Factor,就是通過訪談和調研發掘人們的需求,這屬于設計工作的前端,“最重要的就是要問對的問題,然后從訪談對象的言語之中去發掘有趣的東西?!?/p> 徐楠茜大學讀的是產品設計專業,當時她更想知道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這樣設計而不是那樣,這也是她去芝加哥伊利諾理工大學讀設計研究生的動力—發掘設計背后的原因,行業術語就叫設計思維。 回國后,徐楠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三星做產品策劃和研究,“在甲方的好處是你可以看到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钡扉绾髞硐氚岩曇皵U展得更大,看到設計思維在不同產品上的影響。在伊利諾理工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她就對IDEO有了解,認為彼此的思維方式很接近,“1年前我也有機會加入了IDEO,所以其實是一個蠻自然的過程”。 徐楠茜總結自己對設計的理解是一個追根溯源的過程。讀大學的時候她覺得設計是不用重復一樣東西,讀研究生的時候她認為設計不應該只是為了好看或者好玩,工作之后她發現所有設計其實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商業驅動、技術上的可執行性等。 對于靈感的產生,她覺得有點像庖丁解牛,“對方說的可能是1+2,但你要把1和2分開來理解?!倍宜X得謙虛和同理心很重要,還有就是肯試錯,也許100個Idea里有99個都是不夠好的。而關于未來的職業規劃,她想把“設計思維發揚光大”—她是認真的。 趙彥君:啊哈Moment! 同樣是Human Factor,趙彥君習慣用“消費者洞察”來定義自己的工作內容。從畢業后第一份工作到現在,盡管在不同的公司頂著不同的頭銜,趙彥君認為自己其實做了9年的“消費者洞察”。 “它應該是你一旦講出來,會被大部分人認同的東西?!壁w彥君是這么理解“洞察”的?!霸贗DEO,我們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Aha Moment!”也就是你把你得到的洞察講給客戶聽的時候,應該會出現這個Moment。她例舉了曾為The North Face做的一個項目,最后給出的洞察是“中國人對大自然是崇拜的心態,不是去征服,而是去體會,去接近以獲得新的能量”—她們獲得了那個Moment,也幫助客戶以這個洞察為基礎,制訂了相應的市場營銷策略。 趙彥君在香港讀大學的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更感興趣、也更擅長的部分是設計前端。她畢業后先在一個香港的創業公司做設計洞察,回上海之后在市場調研公司Synovate以及一個英國的創新咨詢公司做的都是這方面的積累,直到加入IDEO。 趙彥君對設計的定義也經歷了不同階段的不同理解。高考選設計專業是她覺得可以不用課本了(因為她聽說設計沒有課本),大學畢業后她才了解設計是解決問題的,現在,她對設計的理解是一種影響力。 在設計的世界里,趙彥君認為并沒有標準答案?!爸灰隳苤v完你的故事,得到別人的認同,那就是好的設計?!壁w彥君說,“當然,也要經得起市場和時間的檢驗?!?/p> |
上一條:環球視野慶祝獲得PRINT2013區域設計獎 | 下一條:設計是改變社會的重要力量 |